2009 年,天猫(当时称淘宝商城)开始在11 月 11 日 “光棍节”举办促销运动,最早的出发点只是想做一个属于淘宝商城的节日,让大家能够记住淘宝商城。效果一发不可收拾,“双十一”如今已成为电商消耗节的代名词,在 2017 年更是做到了单日交易额 1207 亿。
据说阿里内部将 17 年双 11 的贩卖目标定到了 1500 亿元,而且前 2 小时要完成当天目标的 60%-80% 也就是 900 亿至 1200 亿的目标,而 1200 亿是去年全天的贩卖额。
阿里到底能不能做到 1500 亿以及如何达成如许的目标,运营研究社将在接下来的 1 个月打造《2017 阿里双十一运营系列专题》,把复杂而又重大双 11 运营思路拆成一条条清晰明朗的线索呈现给大家。
作为专题的第一篇文章,将研究电商大促中最为紧张的优惠策略,基于目前阿里官方发布的《双 11 攻略》来分析今年双 11:
让用户疯狂剁手套路有哪些?
今年最核心的促销体例是什么?
促销相比往年有哪些策略转变?
让用户疯狂剁手的最为有用的套路是基于用户逐利生理设置的让利工具(阿里官方称之为优惠工具),它可以是假造电子券、也可以有是着市场价值的实物(比如 iphone),只要是能够知足用户需求,其实任何东西都可以拿到作为优惠工具,比如许多公众号会做关注送资料包的运动,在如许一个简单的运动中,资料包就是一种优惠工具(它算是一种知识服务)。
阿里的优惠工具的流量覆盖范围分为:全平台任何行业、商家、商品均可使用的平台级优惠工具;仅在单一特定行业的商家、商品可以使用的行业级优惠工具;仅单店商品可以使用的商家级优惠工具。